“火龍”穿行在山道上。
敲鑼打鼓抬著龍頭穿村而行。
游客舉著“小龍”在祠堂留影。
村民扛起板龍燈前往“起燈”。
村民專心致志地制作“龍身”。
一條巨大的板龍燈在池塘邊盤旋。
占淑英 本報記者 吳菁 戴越 文/圖
德興市新崗山鎮(zhèn)占才村龍燈已有二、三百年歷史,正月舞龍燈是該村歷年的習俗。2月17日是農歷正月初八,在歡樂的鑼鼓聲中,一條長達280米,由120張板凳組成的板凳龍燈精彩亮相。龍燈隊由當地村民自發(fā)組成,年齡從20歲到60歲不等,他們平日在地里務農、在工廠做工,每到傳統(tǒng)佳節(jié),一條長龍把村里人的快樂緊緊聯系在一起。龍燈舞到誰家門口,誰就放鞭炮迎接龍燈,以求新的一年家人身體健康,生活紅紅火火。這種民俗文化已自然融入當地社會生活中,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占才的“板龍燈”俗稱“橋板燈”,也叫“孝龍燈”,一般是由頭燈、子燈和尾燈三部分組成。它用竹子、彩紙扎成高大的龍頭、虎尾,以各板花籃燈、花瓶燈、酒壇燈、戲臺燈等組成龍身。龍頭高約3米,制作非常精巧,龍額當中有個醒目的“王”字,龍口含珠,長長的龍角上披掛著大幅紅布,威武壯觀。尾燈一般是老虎造型的燈,長約4米,高約2米,內燃數支蠟燭,因為慣性的原因,所以須由力氣大的人在后面壓軸。龍燈會會長王新發(fā)介紹,舞龍藝術本身就源于農業(yè)生產勞動,所以更像是勞動者的藝術,往往舞龍場上的強者都會成為生產勞動中的佼佼者。
“舞龍時要記住,要讓整個龍虎虎生風,這樣才有龍的氣質,舞龍的人有了精氣神,龍才會栩栩如生?!鳖^天上午排練時,王新發(fā)細心指點著剛加入的新隊員。隨著龍身的上下翻動,龍頭盤轉,上下翻飛跳躍,明快的節(jié)奏讓訓練場氣氛瞬間活躍起來?!芭Ω喜近c、讓龍的身體盡量舒展,不要蜷成一團!”沒有鑼鼓的伴奏,節(jié)奏全靠嗓子來喊,身體也必須隨著龍身的起伏閃轉騰挪,這對表演者的靈巧度和協(xié)調性都有很高的要求,同時考驗著他們的體力和意志。王新發(fā)說,不少才參加訓練的隊員一天下來累得腰都直不起,舞龍者的技巧、耐力、節(jié)奏感全是在這枯燥的訓練中一再經過反復錘煉,才能取得進步。
“一二三,起燈!”在領隊的一聲令下,隊員們齊心合力抬起龍燈,周圍群眾歡呼喝彩,鑼鼓鞭炮響徹云霄。迎燈的隊伍首先沿村而行,再到村中的“蓮花塘”繞行三圈,以期盼來年風調雨順,國泰民安。
板龍燈最熱烈最精彩的舞燈場面是“打旋”,也是觀燈者最向往、最興奮、最激動人心的時刻。一板龍燈有十幾斤重,可上百多板連在一起,在寬闊的街道、大橋、河灘上蜿蜒纏繞,盤旋騰舞,千姿百態(tài),變幻無窮,令人目不暇接、樂不可支,把迎燈活動推向了高潮,盡管舞龍燈的小伙子們個個汗流浹背,但大家都喜笑顏開。
占才板龍燈,不僅舞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,增添了山村濃濃的喜慶氣氛,而且舞龍燈讓勤勞、純樸的鄉(xiāng)人更加團結,村風也更加和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