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猴痘
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種人獸共患病,早期癥狀出現發(fā)熱、頭痛、背痛、肌痛和淋巴結腫大等,病程約2—4周,免疫力低下患者的病程可能較長。猴痘為自限性疾病,大多數病例癥狀會自行消失,也有重癥和死亡發(fā)生,主要為兒童、孕婦和免疫力低下人群。
猴痘病毒主要經黏膜和破損皮膚侵入人體,通過直接接觸病例的病變皮膚或黏膜傳播,接觸方式包括性接觸、撫摸、擁抱和親吻等。亦可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、長時間近距離吸入病例呼吸道飛沫傳播,接觸感染動物的呼吸道分泌物、病變滲出物、血液及其他體液,或被感染動物咬傷、抓傷感染傳播。人群對猴痘病毒普遍易感,現階段猴痘的主要傳播途徑是在男男性行為人群中經性接觸傳播,男男性行為人群是感染猴痘的重點人群。目前一般人群感染猴痘病毒的風險較小,但需了解猴痘基本知識,做好健康防護。
防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蟲媒傳染病
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病原體不依賴人類即能在自然界生存繁殖,并在一定的條件下,傳染給人的疾病。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包括布魯氏菌病、腎綜合征出血熱、森林腦炎等,同時需要關注較少見的鸚鵡熱、日本斑點熱等疾病。
暑期是人們出游的好時機,也是“小蟲子”們的狂歡時刻。在郊外避暑時,應避免在叢林或灌木中坐臥休息;就寢時建議關閉紗窗,防止野外飛蟲進入室內;外出游玩時最好選擇長袖長褲,進入植被茂密地帶需緊扎袖口,盡量減少皮膚的暴露;備好驅蟲液,外出前可在暴露部位噴灑,減少毒蟲的侵害;回家后應及時更換衣物,及時洗澡,重點關注腋下、后背、脖子等隱蔽部位;若被毒蟲叮咬,請及時就近就醫(yī)。
防高溫中暑
持續(xù)的高溫很容易導致中暑的發(fā)生,中暑的癥狀可輕可重,輕癥中暑可出現頭昏、胸悶、心悸、面色潮紅、皮膚灼熱、體溫升高等;一旦發(fā)展為重癥中暑,則可出現大量出汗、血壓下降、暈厥、肌肉痙攣,甚至發(fā)生意識障礙、嗜睡、昏迷等。
盡量減少在上午10點至下午2點進行戶外作業(yè);避免暴曬,白天出門做好打傘、戴帽子等防暑準備,可隨身帶上必要的防暑藥物如清涼油、十滴水、風油精等;合理調整工休時間,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疲勞;合理飲食,及時補充水分,飲食以清淡為好,多食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B、維生素C的食物。
防兒童青少年意外傷害
暑期是兒童青少年意外傷害的高發(fā)期,假期中孩子獨自在家和外出游玩的機會明顯增加,家長一定要關注孩子的人身安全。兒童青少年的主要安全事故有溺水事件,跌倒、墜落,道路交通安全事故,燒燙傷等。
培養(yǎng)孩子自我保護意識,學習自救技能;養(yǎng)成安全的行為習慣,不去未開發(fā)的景區(qū)探險,不在無人看護的河流、池塘或水庫游泳,不在馬路上追逐打鬧,不闖紅燈等;排查居室隱患,為孩子營造安全的環(huán)境,家長應分類存放和看管家里的藥品、消毒藥劑、水銀體溫計等物品,避免兒童接觸。為預防兒童高空墜落,尤其要做好:窗戶加裝安全鎖,不在陽臺和窗戶邊堆放雜物,避免兒童攀爬。(記者 黃珠慧子 整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