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饒新聞網


上饒視聽網

上饒新聞APP 上饒日報
抖音
上饒發(fā)布 數字報刊 大美上饒
首頁 > 上饒旅游 > 出游寶典 > 正文

鄱陽城區(qū)發(fā)現(xiàn) 明代城門遺址

2023-12-21 10:47:48  |  來 源:上饒晚報  點擊:
  明代城磚上的刻字,清晰可見
 
  鄱江門遺址發(fā)掘現(xiàn)場
  暫存在鄱陽縣博物館的明代城磚
  清同治年間的鄱陽縣治城廓圖

  一座古城門,凝聚璀璨歷史。

  近日,筆者在饒州古城鄱陽縣城區(qū)采訪時獲悉:3月,該縣在饒州街道沿河路實施城市改造工程時,不經意間挖出帶有銘文的古城磚。經國家文物局批準,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專家歷時6個月對現(xiàn)場進行考古發(fā)掘,確認為我省境內當前最為清晰完整的明代城門即鄱江門遺址。遺址呈現(xiàn)饒州古城從宋元時期到近現(xiàn)代的發(fā)展演變過程,印證了文獻對古城的記載,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。

  針對鄱江門遺址考古初期成果,近日,鄱陽縣文廣新旅局邀請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舉行專家論證會。該院研究員張文江等文物專家在會上表示,鄱江門遺址揭示了較為清晰完整的墩臺、門道、墻體、慢坡等建筑結構,以及清晰的地層和遺跡關系,是鄱陽成為萬里茶道、絲綢之路重要節(jié)點城市的生動體現(xiàn),也是鄱陽湖成為古代東西、南北航運中心的有力見證。在此基礎上,我省文物專家還將系統(tǒng)開展饒州古城考古調查,逐步開展城門、城墻、護城壕、道路、衙署等相關遺存的考古勘探與發(fā)掘工作,深化饒州古城的學術研究和考古價值認知,推進古城保護和歷史文化遺產的傳承利用。目前,鄱陽縣已暫停城市改造工程施工,封閉遺址現(xiàn)場,待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出臺遺址保護方案后,再相應優(yōu)化施工方案,為文物“讓路”。

  鄱江門遺址出土的古城磚大部分為明代銘文城磚,少量為殘損的宋代城磚。12月16日,記者在鄱陽縣博物館看到被暫時存放的兩堆明代銘文城磚。這些城磚刻有不同年份的制磚工匠、監(jiān)磚官員、擔保人及建筑年代、建筑地點等信息,如“饒州府鄱陽縣提調官縣丞張翔”“司吏淳清”“主簿房秉正”“人戶熊和”,以及“總甲首劉間昌”“甲首吳德成”“小甲首黃信佰”“造磚人夫程學三”等。

  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肖發(fā)標向記者介紹,這些銘文城磚大小、規(guī)格基本一致,但種類不同,且來自不同的府縣。據《讀史方輿紀要》、清代同治版《鄱陽縣志》等史料記載,公元1361年,明太祖朱元璋攻克江州(今九江)后,統(tǒng)轄鄱陽湖周邊府縣,登鄱江門城樓接見當地父老鄉(xiāng)親,敕命修葺城門,并征調城磚派燒任務。因此推斷,這些銘文城磚是朱元璋下令燒造的。

  肖發(fā)標說,城磚刻上制磚工匠、監(jiān)磚官員、擔保人等責任人名字的舉措,是古代質量管理機制的一種體現(xiàn)形式,便于日后對責任事故進行認定,以保證建筑質量,杜絕貪腐和偷工減料等現(xiàn)象。他還表示,這說明在元末明初的歷史過渡時期,饒州府在朱元璋心目中的重要地位。

  據了解,鄱陽于公元前221年建縣,古稱番(pó)邑、饒州,系中國最早設縣的縣治之一。據鄱陽歷代府志、縣志記載,鄱陽于秦代建縣之初,吳芮擔任首任縣令后,率民眾在鄱陽始筑土城;三國吳周魴任郡守時,于土城之東加筑磚墻;宋嘉定年間郡守史定之主持修筑水毀城墻,增建靈芝、朝天、永平(東門口)、鄱江(南門)、月波、濱州6座城門。此后歷代曾修繕城門、城墻,其中明代4次進行修葺,清代中后期則屢毀屢修,直到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,日寇入侵,僅鄱江門及周邊城墻殘存,其他5座城門及城墻均被破壞殆盡,逐漸掩埋于地下。

 ?。ㄍ瘔魧?nbsp;文/圖)